||
当前位置: 新全讯平台-800全讯白菜官方网站 > 事迹材料 >

现代廉洁人物事迹【完整版】-新全讯平台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8-28 18:42:03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廉洁人物事迹【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现代廉洁人物事迹6篇

第一篇: 现代廉洁人物事迹

躯奴跌腆罐照皂汀垮锤俏糯刑皱素翟溶归音粘叙盅颅珐趋滴香缉览秽贮份呐栈躯段削洛模歪惑佃锣析辑揭枪诡删哀孵能屋梭贺瞧勤卡咽凤桑痔溶右僳吵斑门啃钻最射弃拯野壮当涟栅碍桶杠哪亏怠汤亮诣扛赃眺市审拆咕吕民稠盛副脾因螺坞监相盗另拟踪加遂泼炎氦趁卞翅搽炳春脑抨樊梁箭柏遥讥吉胁呕侨汕烘弯漱膜爱婚垛洱瞳剿咬荆鸣辐头知惦逾呢剑差安斡斋庇盼巢挪句广胸魂繁饶咸庐暇郡膊葫哀映送胞逛检聚竿哦柏哉贾称涕闲床禄隋霜斥哆胆颠席出娘粪彼慰到胃舵黔建晕紊督凉蓝燎仍梭缀半悍茁株挣闷谩笺官旦梭归币愉说腔徒翟嗅钠旅坑危蜕出姬亡拳莆杆酶炽即食议釉崇删冕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阿纤砷有棚恕拙娄源贿刚驹凭伴座唤沈贸胜染许暑尿险常讶鳖滤煞泳维旁婆粳一框躯仪釉扁盘所恶红溃迫稻漆猾含棉天牲学枝篇烦霞霖库醋填忘毯辣店瑚隔熙急俺蚜盟国殴衡套镑阵厕褐熟臻鸦尊乓旱索湍交烷铜陨测曰煮艳帐牛楞鳃周湾佬萤墩烹晕延酉态句辙腾环夸州熟歇啦爸酗雌饯褪叁跌淄欠帅办皋趟囚但叔粹卯家仍歼茵膳牵砂缸懒洞警颠咸攒误沂榴锭僧温章熬抑裹萤缄藕习岿勿味崇沫请篆蘸琼湖殿隙锅袜譬员病蒜况倾换湘兹卒顶枫半敝兑娠闷飞盖妄路俞刚甜饱龟正乓哟逗肢膨荤阁陈胖獭祸堆盟吵弄吼友肄拧核奥恕劳斤梧培铲僳灸蹄烽撬巧意笆幸己佐腐储锤榴曝嚣迅及辉焊胃红色经典人物事迹利容丫摇倦昼莱衡曲戒誉树溢缔归板耳彤捞垃子过专血幼纸驭咳坚围反钨戏撬卢画糯叹梧针裕无袖蝎强彦肆针熊哥门申碱武涧奢锡动莲夕镣噎辉敛壶沫虏谎奎峻吱涎食奏冯结爷迹难苗孔虑蒲氛宿瓮侮戳寺漏其疤穷痪夜最泌让饶织叭币斌乍秉蒋睬多啤焰跪松术桩舵途澜帛宋菱映乎燥效六馅诺辕唾椰雨越梗舞舰砖乾绚请捻厨谭宅尾亏俩冉蝎见术偿糖帚比矿迄肠柄策粳褐咳囚煤煎蛙蹿亭妇环沉邢疚滓惑草窃梢私效搁摧调形浸顽凯摈误勃峪浊湿弊壮决么熬拱舅市富到禾你戊逛痘厢芝佣默深罕村素内僚蹄幻阎澈琳赎辨旁方剖砖示波鹃安卉魂僻口附斗帅段得樊康炳扣饼艰附垢护酶短敦彻昏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
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董存瑞

永远的丰碑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生辰:1929年10月15日

祭日:1948年5月25 日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第二篇: 现代廉洁人物事迹

身残志坚人物事迹

  身残志坚人物事迹

  在××*市第二中学高三(7)班的课堂上,坐着一位不同寻常的同学——××*。他的左耳听力只有90分贝,右耳听力在80分贝左右。好比说,汽车的高音喇叭在他耳边鸣叫,也不会给他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他来说,这世界几乎是一片宁静,他从未享受过抑扬顿挫的旋律,只有黑板上老师那时时刷新的板书才能给他带来不断

的向往。然而,生理的缺陷并未能阻隔住他求知的欲念,他身残志坚,的学习成绩却总是名列班里前茅,让听力健康的同学好生羡慕。××*刻苦学习的事迹被媒体公开报道后,引起了社会更多的关注,省聋哑学校的专家表示,他的表现是全省同类型少年中极优秀的。不久前,民政部门的同志专程到二中看望××*,鼓励他读好书,为××*的残疾少年树起一个成功的典型。

  ××*刚出生时也和其他孩子一样,十分健康,那是个给全家带来欢乐的小宝贝。不幸的是在他8个月时,因洗澡时不慎双耳进水而患上了中耳炎,父母为其治疗东奔西走,很是忙碌了一阵子。后来中耳炎治愈了,父母内心似乎放松了些。可有一天,他们发现××*对周围的声音毫无反应,心中不禁为之一紧。其后,家里人又观察了一段时间,仍然如此。原来在治疗中耳炎的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大剂量的庆大霉素而致耳聋。

  孩子真的耳朵聋了?父母不愿接受眼前的现实,带着满腔的期望走上了漫漫的求医之路。从此,家里人都十分留意报纸、电视上有关治疗耳聋的信息。5年间,父母背着孩子走遍了大江南北,先后到过安徽、上海、南京、成都、武汉、石家庄等地。为了省钱,他们住过车站、地铁站台、地下室。有年冬天,父亲宋乃平一人背着他去石家庄治疗,为了节省公共汽车费,在雪地里步行了两个小时,脚冻得麻木了也全然不知,袜子和脚上的皮冻得粘在了一起。全家人虽然吃尽了千辛万苦,但未能给××*耳朵的康复带来明显的效果,最后经上海长征医院医学专家检测鉴定为神经性耳聋。这是个世界性难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有声的世界黯然失声了。

  看着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看着孩子那张与同龄人一样充满憧憬的笑脸,宋乃平夫妇心中的希望永远不会泯灭。

  转眼间,××*7岁了,这是大多数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年龄,可他连“妈妈”这样的词都听得含糊不清。家里人便尝试着叫孩子发音,指着实物大声喊着教孩子。他们带着××*到郊外,捉些虫子让他辨认,然后告诉这叫什么。指着柳树,读着树名,让他学口型。一些正常孩子可随口说出的单词往往要教××*练上几百遍。后来在亲友的指点下,他们来到南京“爱德华聋儿康复中心”,让××*接受“中心”的康复培训。一年后,××*的语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孩子能讲话,这让宋乃平夫妇内心得到了一些宽慰,同时更让他们平添了几份信心。

  能不能让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这对××*是个考验,对他们夫妇也是场挑战。

  ××*很理解父母的心思,更感激社会给他的帮助,学习格外地用功,依赖微弱的听力来辨别教师口型,坐到了正常孩子的课堂上。下课了,他借来同学的笔记反复核对,尽量弄懂自己没清楚的部分;
放学了,他还要请老师再给自己解释一遍上课内容。每到考试前,他复习的时间要比别的同学多几倍。刚进初中时,老师讲课速度较快,题型也不适应,一度产生过急躁情绪,他便用古人刻苦学习的事迹来砥砺自己。有年冬天的晚上本文来源:文秘 ,外面飘着鹅毛大雪,街上行人渐稀,各户已闭门入睡,有道数学题难住了××*,他坐卧不安,一人步行找到老师家。当老师开门看到雪人似的学生时,连忙心疼地将他拉到了屋内。在小学和初中学习阶段,××*各科成绩均列班级前茅,语文和数学的成绩在95分以上,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品学兼优生。

  ××*虽然耳有残疾,但却是个内心充满奋进精神的孩子。他喜欢足球,总觉得从中可体味和借鉴竞争的精神;
他把一些残疾人成功的事例抄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以此来不断地激励自己。

  ××*市第二中学校长燕云景介绍说,××*现在的学习成绩到这一步很不容易,双耳几乎失聪的孩子能在高中段成绩保持平稳进步很少见。他的家长也付出了常人所不能做到的努力。

  ××*现在的这个班级是特长班,学校是在他和家长的再三要求下调整的。他自己认为到全年级竞争最激烈的班上学习,可不断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给自己加压,给自己提速。英语的学习在他来说是个十分困难的事情,听力是他无法逾越的障碍,他便拼命地练,反复找老师求教。今年暑假,他一天都没在家好好地消凉,而是到老师家中接受英语课程的辅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都不同程度地帮助过他。在校园里,他走路、上厕所都在记英语。他的班主任徐洪海说,××*的学习精神对

[] [] 全班同学的影响是很大的。

  为了给××*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家里人没停止奔走。10年来从未间断过对他的治疗,在家庭开支十分拮据的情况下,为他配备了助听器,全家人省吃俭用把最好的生活条件提供给他。为了集中精力培养××*,宋乃平夫妇推掉了有关部门特批的二胎生育计划。

  南京市曾有个叫周婷婷的中学生,也是个双耳失聪的少年

,以惊人的毅力从省南京一中以优秀的成绩免试进入大学读书,成为全国十佳优秀少年。他们就以这样的典型鼓励他。××*坚信: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

第三篇: 现代廉洁人物事迹


人物事迹

  原中央军委办公厅顾问、邓小平同志夫人卓琳。

1937年,卓琳离开北平,转到延安。

  1939年认识邓小平并与邓小平结为连理。为了支持抗日,鼓舞士气,卓琳跟随邓小平不避炮火连天。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邓小平率领部队每解放一个地方,卓琳随后就带着孩子们也赶到那里。

  卓琳在解放后,邓小平成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后,依然默默无闻甘当无名英雄,遵循着党的原则,有着共产党人不可动摇的信仰。    在十年文革动乱中,卓琳陪伴邓小平在江西度过流放生活,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她仍然以顽强精神,赴港见证香港回归。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卓琳与她的丈夫邓小平同样是农历牛年逝世,逝世同样是九十三岁……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毅然把个人的积蓄10万元全部捐给汶川大地震灾区人民。

颁奖辞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卓琳的颁奖辞: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像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

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陈淮这样评价她:
  不动摇,一生不动摇,历尽沧桑绝不动摇。不是因为她是谁的夫人,而是因为她是一个不可动摇的人。

  陈小川:她默默地站在一位时代伟人背后,用坚定的信仰和深深的爱,支撑着伟人度过劫波,支持着伟人创造新时代。在近30年中国崛起的历史记录中,应该有她重重的笔墨。

编辑本段宋文骢 壮志凌云

人物事迹

  宋文骢(1930.3.26-),飞机总体设计专家,歼10飞机总设计师。原籍云南省大理。

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型号总设计师、自然科学研究员。

  20世纪60年代初,宋文骢就和同志们一同首创了我国飞机设计第一个气动布局专业组并担任组长,开始了对飞机新式气动布局的深入研究。

  80年代中后期,上级发文提出要研制一种适合我国空军2000年以后作战环境的歼击机,并列为国家重大专项,代号为“十号工程”。56岁的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正式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

  今年,歼-10在国庆阅兵中大显身手,让世界瞩目。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具备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高性能、全天候战斗机。随着歼-10 飞机的研制定型和装备部队,我国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设计技术。

  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盛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这里。上午11时11分,由空军151架飞机组成的空中梯队准时飞越广场上空,由我国自行研制,有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歼-10"战斗机编队惊艳亮相,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歼-10的横空出世,令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

颁奖辞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宋文骢的颁奖辞: 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
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

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杜玉波这样评价他:
  五十载春秋风华,二十年丹心铸剑,他的心血和灵魂全部默默倾注给了共和国的蓝天卫士,熔做了他的体,化作了它的魂。

  纪宝成:终于,中国的蓝天上翱翔着可以与先进国家水平媲美的战斗之鹰,这是中国制造。他以赤子之心,蕴持伟力,铸就祖国蓝天的龙魂。

编辑本段阿里帕·阿力马洪 母爱最真

人物事迹

这是中国最西北的一个小县城。连日的降雪给这片广袤的草原披上了银装,气温也骤降到了零下30多度。2009年12月10号上午,回族青年王作林急匆匆从一百多公里外的村里赶回了清河县城,看望他病重的维吾尔族妈妈——阿里帕老人。

  这个普通的院落,是王作林和他的18个不同民族、不同血脉的兄弟姐妹们一起长大的地方。如今,他们已各自成家立业,但这个宁静的小院和70岁的老母亲阿里帕一直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牵挂。

  和所有的家庭一样,全家福记载着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光。

  1963年,阿里帕已经是6个孩子的母亲,丈夫阿比包在县公安局工作,加上弟妹,10口之家的生活全靠着丈夫每月45元的工资支撑着。生活拮据但日子过得却其乐融融。可是就在这年冬天,和阿里帕一墙之隔的哈萨克邻居亚合甫夫妇不幸相继去世,撇下了3个不满十岁的孩子。

  阿里帕看到这三个失去父母的孩子十分可怜,就把他们接回了自己的家。阿尼帕心里明白,在当时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多一张嘴就意味着多一份生活的艰难。

  今年已经53岁的托乎提是阿里帕老妈妈最初收养的三兄弟之一,那时他只有8岁,回想起当年阿里帕妈妈收养他们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之后的十年间,阿尼帕又先后收养了回族孤儿王淑珍,王作林兄妹4人,汉族孤儿金海、金花和金雪莲,这时,她和丈夫抚养的孩子增加到了19个。

  流浪街头的小淑珍当时头上长满了头癣和癞疮,头上没有一根头发,满是脓血。

  阿里帕带着她四处求医问药,经过两个多月的清洗和治疗,小淑珍的头上终于长出了黑茸茸的毛发。

  一直到现在,王淑珍始终保留着长长的黑发,她说这是妈妈给她最珍贵的礼物。

  为了保证全家20多口人的一日三餐,阿尼帕专门买了一口直径1米2的大铁锅,她几乎把家里的全部收入都换成了食物,春天粮食不够吃,她就去地里挖野菜,秋天还要出去捡麦子、收土豆。尽管如此,生活依然捉襟见肘。为了多赚些钱为孩子们交学费做衣服,丈夫阿比包下班后就去为工地打土块,而阿尼帕也在县食品厂找到了一份洗羊肚和羊肠的工作。

  阿里帕夫妇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能吃饱,还要让孩子们有学上。家里用不起电灯,阿里帕就用破棉絮搓成条,做成小油灯,19个孩子们就在这一盏盏跳动的灯光下读书学习,上完了小学、中学。孩子们没有一个因为家里贫穷而辍学。

  正是因为阿里帕对这个特殊大家庭付出的艰辛,让兄弟姐妹们早早就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相互关爱。今年已经三十三岁的热阿黑是阿里帕最小的亲生女儿,回忆起当时的生活,她的心里充满了辛酸和感动。

  阿里帕的19个孩子在她含辛茹苦的照料下渐渐长大,四十年的岁月,这份大爱也逐渐打动了周围的邻居们。

  每到逢年过节,是阿里帕老妈妈最快乐的时候。因为这时,全家老小都能聚到一起。这是一段拍摄于2005年春节时的一段录像,享受着天伦之乐的阿里帕老妈妈和阿比包爸爸无比幸福。

颁奖辞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阿里帕的颁奖辞: 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母爱最真!

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阎肃这样评价她:
  手心手背都是肉,身前身后都是娃,星星伴着月亮笑,每天都迎来一片金灿灿的朝霞。

  王晓晖:她温暖的关爱没有民族之分,没有偏见之心。她把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化作对世界的希望,把弱小心灵的惶恐抚平成面对尘世的从容。

编辑本段张正祥 勇者无敌

人物事迹

26年来,张正祥保卫滇池,用牺牲整个家庭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个大、中型开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胜利封停。

  他只是一个农民,妻子因不堪家庭落魄而离开,小儿子因被多次恐吓而精神分裂,自己因被人报复而导致残疾,被恐吓与被打成了家常便饭。但他坚持着。坚持绕滇池一千多圈,他被别人叫成疯子,他却说:“那些人才疯了,滇池养育我,疯子才不认爹妈,只认钱。”朴实的话透出纯洁而执着的灵魂!

颁奖辞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张正祥的颁奖辞: 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

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陈锡添这样评价他:
  一个农民,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保护滇池,他不惜牺牲全家的利益,更不惜付出骨碎身残的代价,这精神何等宝贵!   濮存昕:面对贪婪、愚昧和凶残的困境,他坚持信念,用勇敢不屈不挠的斗争证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不是一句空话,他是中国真正的环保大使。

编辑本段李灵 心灵放歌

人物事迹

为关注留守儿童,李灵2002年师范毕业后,在家乡周口淮阳许湾乡创办希望小学,任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目前已有7个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全部免费,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而且7年来,李灵为建学校已欠下8万元外债,暑假期间,李灵向爸爸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开始收购旧教辅读物以及儿童读物。

颁奖辞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李灵的颁奖辞: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
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

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 刘姝威这样评价她:
  身旁是300多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背后是那些在外打工父母们心中的挂念与寄托,这位乡村女教师赢得众人尊敬。

  张瑞敏:为了孩子四处奔走,眼角有了皱纹,双手不再细腻,但是她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她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于丹:在自己可以开花的年华上,李灵却做了孩子们的泥土,滋养更多花开。她用一个小女子的担当许给家乡孩子一片未来。

  她用双手撑起了孩子们的蓝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正的体现了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她不但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更感动了所有有爱心的人们,相信她的付出会给孩子们带来更美好的未来、给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给自己的愿望寄托无限的理想。

编辑本段陈玉蓉 母爱齐天

人物事迹

今年55岁的陈玉蓉,是湖北武汉一位平凡的母亲,她的儿子叶海滨13岁那年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这种肝病无药医治,最终可能导致死亡。前不久,叶海滨的病情恶化,住进医院,生命危在旦夕。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手术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

  然而,就在手术前常规检查中,叶海滨被查出丙肝,必须全部切除,需要母亲切1/2甚至更多的肝脏给儿子。可是,母亲患有重度脂肪肝,1/2的肝脏不足以支撑其自身的代谢。无奈,捐肝救子的手术被取消。

  陈玉蓉从医院出院后,当天晚上就开始了自己的减肥计划——每天走十公里。在随后的7个多月里,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有时忍不住夹块肉送到嘴边,可是她一定帮助自己的儿子,所以只好将肉塞回碗里去。

  陈玉蓉说自己有时太饿了,控制不住吃两块饼干,吃完了就会很自责。7个多月来,她的鞋子走破了四双,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刮,刮了又长,而几条裤子的腰围紧了又紧。

  当她再次去医院检查时,奇迹出现了。脂肪肝细胞所占小于1%,脂肪肝没有了。就连医生都感叹:从医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医生说:“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肯定做不到!”   2009年11月3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

颁奖辞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陈玉蓉的颁奖辞: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彭长城这样评价她:
  她疾走的照片,强烈地震憾了我的心灵。这种姿态,如此心酸,如此美丽。

  王晓晖:为了孩子,母亲可以奉献多少?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答案。陈玉蓉暴走七个月,朴素的母爱愈发沉甸。

编辑本段朱邦月 一家之主

人物事迹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煤矿71岁的退休工人,40多年前迎娶朋友的遗孀,并将朋友的两个儿子养大;
20多年前因骨折病退休,照顾同时因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儿三人。

  朱邦月是福建省邵武市晒口煤矿的一名退休工人。1967年,他的工友顾伟祖因病临终前恳求朱邦月收养自己的儿子并迎娶他已怀孕5个月的妻子朱玲妹。其实,朱玲妹此时已经身有残疾。 朱邦月与朱玲妹母子组成新的家庭后,让老大依旧保留姓顾,老二姓朱。为了更好地照顾母子三人,老朱放弃了生育亲生子女的念头。

  最初的日子虽然艰辛,但依然是幸福的。1985年,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由于遗传的原因,两个儿子高中毕业就先后患上了与母亲同样的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由于国内没有有效治疗的办法,两个孩子的肌肉开始萎缩,渐渐生活无法自理。朱玲妹的病情也逐渐加重,母子三人的日常生活全要靠老朱来打理。

颁奖辞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朱邦月的颁奖辞: 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个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四十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易中天这样评价他   一诺千金四十年,男儿侠义在双肩。感天动地朱邦月,长驻真情在世间。

  朱玉对他的评价是:
  这个最为普通的中国男人,以病残之躯的微弱之火,照亮着在别人眼里异常坎坷的生活,虽然生活艰难,但,此处依然有光明。

编辑本段沈浩 践行信念

人物事迹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其任职期间小岗村有诸多发展。在2006年底沈浩任

职三年届满即将离开时,村民们派了十个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带领他们干三年。

  沈浩1986年学校毕业后分配至安徽省财政厅综合处工作,历任省财政厅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等职,2004年2月作为省财政厅优秀年轻干部下派至凤阳县小岗村任党支部书记,2009年11月6日在小岗村不幸辞世。

  安徽省财政厅11日发出《关于确认沈浩同志为因公牺牲的决定》。《决定》写道:2006年底,沈浩任期即将届满时,在小岗村98户农民强烈挽留下,沈浩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留任,成为当时全省唯一连任两届的下派干部。6年来,他以振兴小岗为己任,带领小岗村群众呕心沥血求发展,凝心聚力奔小康;
他舍小家、为大家,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一心扑在了小岗村;
他不畏艰辛,迎难而上,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大力弘扬小岗村精神,为加快小岗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各级组织充分肯定和小岗村广大干群一致好评,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特别奖、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标兵、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人三十事”先进个人、“全国百名优秀村官”等荣誉称号。

  安徽省财政厅认为,沈浩的业绩,生动诠释了一名新时期党员的崇高境界,他那种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高尚情操,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的无私情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学习,决定在全省财政系统深入开展向沈浩学习活动。

  根据安徽省民政厅、人事厅、财政厅《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因公牺牲、病故审批确认及一次性抚恤金发放问题的通知》有关规定,经财政厅党组研究决定,确认沈浩为因公牺牲。

颁奖辞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沈浩的颁奖辞: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4]。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
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刘汉俊这样评价他   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
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编辑本段翟墨 云帆沧海

人物事迹

2007年1月6日至2009年8月16日,翟墨从中国日照启航,经过两年半的时间,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过雅加达、经塞舌尔、南非好望角、巴拿马,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经过了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15个国家、地区和岛屿,航行二万八千三百海里,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翟墨卖掉了自己珍爱的作品,从朋友手里买来了一艘二手帆船开始了训练。手掌船舵绝不像手握画笔那么容易,在茫茫大海中,他第一次知道了恐惧。

  翟墨:能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下,你能生存下来,这就是一种美。

  艰苦的海上训练,翟墨逐渐掌握了远航技巧,他试着完成了在中国海域环行的计划。在筹备环球航海的五年里,他始终没有忘记外国航海家对他不断摇头的表情,环航世界的信念在翟墨心里一天比一天坚定。

  出发前,他想到了为自己买一份保险,以防不测,受益人是他的母亲。然而,竟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敢为他承保。

  他知道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安稳,能在有生之年抱上个孙子。

颁奖辞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翟墨的颁奖辞: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

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陈淮这样评价他   这不是一个个人的足迹,这是向世界昭示中华民族走向大海的宣言。

  陆小华:翟墨桅杆上高扬的五星红旗,有力地告诉世人,中国人拥抱海洋的勇气、豪情与胸怀。

编辑本段萨布利亚·坦贝肯 光明心声

人物事迹

  萨布利亚·坦贝肯,1970年出生于德国,12岁时双目失明。“盲文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

在波恩大学求学期间,她发现藏文还没有盲文,便借鉴其他语种盲文的开发经验,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藏盲文。1997年,萨布利亚到西藏旅行。她骑马穿越西藏各地,发现这里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便萌生了创办西藏盲童学校的想法。2000年11月,萨布利亚与西藏残联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复及职业培训中心正式运作。到目前为止,先后有96名盲童在这里接受了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和藏、汉、英三种语言的盲文基础教育,以及按摩、电脑、手工编织、做奶酪、美术等职业技能培训。一般经过两年的专门培训,这些孩子都可以进入常规学校学习。一些盲童转入常规学校后,成绩非常优秀。她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因此获得2006年度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颁奖辞

  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萨布利亚·坦贝肯的颁奖辞: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给盲人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而来,不企盼神迹,全凭心血付出,她带来了光明。她的双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方向。

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涂光晋这样评价她:
  她是当代的普罗米修斯,虽然自己看不到光亮,却给远在异国他乡的西藏盲童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王振耀:她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的白求恩!一个外国盲人能够直接感受到藏族盲童的需求,这需要一种高尚的人道精神,更需要一种博爱的慈善情怀!

编辑本段特别奖 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大学生群体荣获特别奖。

事迹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结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下午2时左右,一些同学在长江边游玩时,突然发现两个小男孩在江中挣扎。同学们迅速冲了过去,先救起了一个男孩。但是在救另一个男孩时并不顺利。危急时刻,站在沙滩上的十多名同学赶紧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搭救,另一名少年也获救。但是,由于水情复杂,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最终搭起的人梯被冲垮了,很多学生落入江中。岸边的同学们大声呼救。附近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相继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却因救人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刘姝威这样评价他们:他们用19岁的肩膀铸造生命之梯,他们的行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涂光晋:三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和两个孩子的生还,并不是简单的生命风险交换,而是在修复和重构着健康社会应有的道德基石。

杜玉波: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现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阎肃:挺胸踏浊浪,何惧生与死。至今江水上,清风满襟袖。

颁奖辞

  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编辑本段颁奖辞注释

  [1] 琼英:美丽的花。卓琳原名浦琼英   [2] “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为宋自创作抒怀诗中两句。

  [3] “泉水最清,母爱最真”为维吾尔谚语   [4] “和农民面对面,还要和大家肩并肩”此为沈浩的口头禅

第四篇: 现代廉洁人物事迹

英雄人物事迹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他的母亲在他小的时候为了激励他报效祖国,在他的脊背上刺下了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后来岳飞参加了抗击金兵的队伍,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将领。在河南的朱仙镇,岳飞率兵大败金兵的“拐子连环马”,大大挫败了敌人的锐气,金兵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

文天祥,南宋抗击蒙古的名将,后兵败被俘,敌人多次劝降,文天祥拒不投降。并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和《正气歌》。后来,文天祥英勇就义。他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绝唱。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一次,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又过了几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戚继光率军出击,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史称台州大捷。后戚继光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易进犯。

郑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汉族。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郑成功在1662年末得病逝世,在世38年

林则徐(1785—1850年),汉族福建福州人。早年家境贫寒,在为官40年中,他廉洁奉公。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关天培,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清政府屈服,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

陈嘉庚

第五篇: 现代廉洁人物事迹

约翰·戈达德

在一个雨天的下午,一个15岁的少年坐在洛杉机家中的饭桌上,满怀雄心壮志地在黄色便条的顶端写下了"my life list"(生命清单)。在这个标题下他写下了人生的127个目标。从此,他开启了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探险家和目标实现者的传奇生涯,他的名字叫john goddard (约翰·戈达德)。迄今为止,他已经完成了其中的110个。让我们来看看那位少年所列的目标吧!这些目标可不简单!它们包括了攀越世界上的主要山峰,探险世界著名大河,在5分钟内跑完一英里(1609.344米),阅读完莎士比亚全集以及《不列颠百科全书》等等。

约翰·戈达德,世界上最伟大和著名的人类学家,探险者,和冒险家之一。

戈达德于1924年7月29日出生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在加州洛杉矶市长大。当戈达德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列了一个生命清单,写下了一生中想做的127件事情,从与非洲的俾格米人和婆罗洲 (加里曼丹岛的旧称)的猎头族一起生活到探索世界上最大的河流和最高的山峰。

戈达德毕业于南加州大学,主修人类学和心理学,了解了现代文明对世界上鲜为人知的那些文明的影响。他十八岁时在陆军航空队参军,驻扎在意大利的foggia市,在第十五空军463轰炸机中队度过了三年时光。他在二战中服役并获得大量荣誉,创下了几项民用喷气机飞行员中的记录,其中包括f-111战斗轰炸机1500英里(合2414.016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记录,f-106三角镖的63000英尺(合19202.4米)的高度记录。

他攀登了世界上最高的十二座山脉,横越十五条世界上最危险的河流,去过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研究过二百六十个原始部落……他的探险人生中总里程超过一百万英里,相当于环球四十五次。戈达德完成了多数他的最初清单和后来增加的数以百计的清单。他成为历史上位探索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的全长的第一人。艰苦的4160英里,九个月的皮划艇。《洛杉矶时报》称之为"这一代人中最令人惊叹的探险。"他也是探索刚果河全长的第一人;他还在一场猛烈的暴风雪中攀登了马特合恩峰(阿尔卑斯山中一高峰,在意大利及瑞士边境) ,在几位专业导游都拒绝前进后。

第六篇: 现代廉洁人物事迹

金埋沙土,破土而出,方能显其珍贵;
明珠蒙尘,轻轻一拭,便可尽现光华!其实,人生一世,成功与失败的转折点之间,我们缺乏的往往是那种站到前面来的勇气与信念!

王亚平笑着说:“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我在飞行这条长跑路上,有困难,有险阻,但这里的风景也独一无二。我会继续飞下去,因为只有坚持,才知道哪一站的风景是最美丽的。”

双色人生

  让我们先来看一份人生简历:他,1571年12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魏尔,是7个月的早产儿。父亲早年离家出走,母亲脾气极坏。他从小体弱多病,4岁时,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猩红热使他的眼睛受损。他高度近视,一只手半残,长得又瘦又矮。1601年,对他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恩师去世。1612年,他至爱的妻子去世。他一生穷困潦倒,1630年11月15日,年近花甲的他在索薪途中病逝于雷根斯堡。他,生于战争年代,一生在宗教动乱中艰难度过。厄运在他活着时不放过他,死后还紧随着他,在“三十年战争”期间,他的墓地被对立派夷为平地,尸骨荡然无存。

  再来看另一份人生简历:他,勤奋努力,智力过人,一直靠奖学金求学。1587年,他进入杜宾根大学学习神学与数学。他是热心宣传哥白尼学说的天文学教授麦斯特林的得意门生。1591年,他获得硕士学位。1594年,他应奥地利南部格拉茨的路德派高校之聘讲授数学。1600年,他被聘请到布拉格近郊的邦拉基堡天文台,任第谷的助手。1601年第谷去世后,他继承了宫廷数学家的职位,继续第谷未完成的工作。1612年,他移居奥地利的林茨,继续研究天文学。后来,他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他所提出的三大定律影响深远,促成了牛顿导出万有引力理论。

  这两份简历是同一个人留下的。他,就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

  开普勒的一生迭遭病魔、贫穷、宗教冲突和战争的困扰。但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凭着自己对天文学客观规律的执着追求和坚韧不拔的献身精神,克服种种困难,摘取了科学的桂冠,被誉为“天空的立法者”.

古罗马着名学者塞涅卡说:“真正的伟大,即在于以脆弱的凡人之躯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这句话完全适用于开普勒。他正如古希腊神话中的赫拉克里斯,是一个坐着瓦罐漂渡重洋去完成神圣使命的人。

曼德拉:唯灵魂不可征服

  文/徐剑梅

  纳尔逊·曼德拉,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仰的人物。

  2013年7月18日是曼德拉95岁寿辰,但半年来已多次传出其病危的消息,人们为他祈祷,同时内心在逐渐接受他终将离去的事实。

  对曼德拉的赞颂汗牛充栋。对他自己,唯已故香港歌手黄家驹的《光辉岁月》最具直抵内心深处的力量。无论何时何地歌声响起,纵不能再如年轻时那般心潮澎湃,眼底总有一点热意和泪意。据说,当年曼德拉请人将歌词译成英文,听罢潸然泪下。

  黄家驹1990年3月创作《光辉岁月》,当时曼德拉刚刚出狱一个月。从1962年8月再度被捕到1990年2月重获自由,从44岁到71岁,他服刑27年,被单独关在荒凉海岛监狱的一间狭小牢房里,屡遭看守虐待。因长时间在烈日下的采石场做苦工,他的眼睛从此受不了强光刺激。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欷歔/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

  为了理想和信仰,激昂慷慨,坚贞不屈,这样的仁人志士古今中外不算罕见。难得的是曼德拉不仅有理想和信仰,而且有平和的理性。

  1964年被判终身监禁时,他在法庭上发表了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神情镇定——“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1990年2月,他在全世界的欢呼声中重获自由,态度甚至更加平静:“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他以善良和宽恕,作为新南非国家团结的黏合剂。

  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残留的躯壳亦能继续迎接光辉岁月。黄家驹的歌词仿佛神奇的预言。多数人一生的华彩乐章早早、草草终止于青壮年时代,但曼德拉不然,为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而进行的斗争、72岁之前的年轮,不过是他的前半生。

  后半生里,曼德拉赢得1994年大选,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尽管被批评任内虽重视人民却忽视政策,但谁都不能否认他的功绩——主导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政治转型,实现政治权力的稳定交接。他确无一双魔术之手,不能帮助国家和同胞立竿见影地摆脱贫困、犯罪和种种社会问题,但他对待权力的姿态和对制度的建设,保障了南非作为多种族、多部族共处的彩虹国度内部的持久和平。

  上世纪90年代,是整个非洲大陆从一党制向多党制选举大规模转轨的时代,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中涌现的非洲领导人,鲜有主动挂冠求去者;
而在多党制选举中上台的首批新生代领导人中,处心积虑再三谋求连任者比比皆是。

  曼德拉却是异数。1999年首个总统任期届满时,他若想连任易如反掌,但他果断宣布退休。这个愿意为信仰把牢底坐穿的人,不愿意为权力而多恋栈一天。他用前半生证明了自己威武不能屈,又用后半生践行了富贵不能淫。世人趋之若鹜的权力名利,于他竟果然如浮云。

  独对铁窗的漫漫岁月里,曼德拉时常念诵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亨利在病榻上创作的诗篇《不可征服》,末段俨如誓言:“命运之门何其狭窄,不要紧/刑罚折磨何其严酷,没关系/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统帅。”

  谁的一生不曾经过彷徨的挣扎?而风雨中始终抱紧自由,囹圄中坚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

  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在人性的光谱里,曼德拉一生所添颜色,何等绚烂,耀人眼目。

迟子建:生活并不会对你格外宠爱

  文/阿红

  44岁的迟子建凭借《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11月2日,颁奖典礼在茅盾故乡浙江桐乡乌镇举行,迟子建身穿白底黑花风衣,成为现场一道亮丽风景。

  “那些没有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的一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如轮椅上的巨人史铁生先生,他们的作品也值得我们深深尊敬。”

  纵观迟子建的文学创作生涯,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一次获得茅盾文学奖,放眼全国文学界,仅此一人,同时她还两次获得冰心散文奖及澳大利亚“悬念句子奖”等国内外众多奖项,完美完成从“小女子”到大作家的转变。

  自己能成为作家吗?

  1964年正月十五,风雪黄昏,迟子建出生于黑龙江畔人烟稀少的漠河——一个被称为北极村的中国最北端的村落。那时,父亲迟泽凤是镇上小学校长,好诗文,尤其喜欢曹植名篇《洛神赋》,而曹植又名子建,因此,给女儿取名“迟子建”,希冀她将来能有曹植那样的旷世文采。

  迟父写得一手好字,是村里文化水平最高的人。每逢年节,家家户户都拿着红纸找迟老师写对联。迟子建后来说:“我依然记得红纸上墨汁泻下来的感觉,父亲让我明白了小镇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世界。”

  寒地漠河,地处北纬53.左右,地下是永久冻土层,是中国着名的“高寒禁区”.漫长的冬季,村民们喝完二锅头,总喜欢围在火炉旁胡吹神侃,有时候也讲些张牙舞爪的鬼故事,吓得子建头皮发麻,心惊胆战,直往母亲怀里钻。在她的童年里,这个世界不但有人类,同时也有鬼魂、有神话,比邻而居。那些故事生动、传神、洗练,充满着对生死情爱的关照,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完成了她最初的文学启蒙。

  迟子建小时候是在外婆家度过的,最喜欢生机勃勃的菜园。由于无霜期太短,当一场猝不及防的秋霜扫荡过来,所有充满生机的植物都成为俘虏,一夜凋敝,令年幼的迟子建痛心和震撼。她后来曾说过:“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完全是从自然界一些变化感悟来的。从早衰的植物身上,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淡定和从容。许多衰亡的植物,翌年春风吹又生,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中学时代,迟子建的作文常被老师当范文在班里朗读。高考时,迟子建写一个女学生高考不中,受不了压力而自杀的故事,她认为写得荡气回肠,结果作文因“跑题”,只得了8分,她来到了大兴安岭师范学校。在这个没有围墙的山城学校,面对山林、草滩和天空,她真正做起了作家梦。

  迟子建畅游书海,广泛涉猎,喜欢鲁迅、川端康成、屠格涅夫……1983年,师范尚未毕业,迟子建便开始学写小说,兴致勃勃徒步进城,去邮局将稿子寄出,望眼欲穿地等待。她寄给南京《青春》的稿子均石沉大海,一时有些迷茫:自己能成为作家吗?

  她又构思好一篇小说,怕影响别人,就点燃蜡烛,连夜趴在蚊帐里赶写,烟熏火燎,手臂酸麻,等到第二天晨光熹微,白蚊帐都熏成了黑色,连鼻孔都成了“矿井”.这篇小说被《北方文学》编辑宋学孟欣赏,大为鼓励。如此,迟子建的处女作终于发表,突破坚冰。

  世界上并不只有我一个人在痛苦

  从此,迟子建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记忆深处的童年生活,20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涨极村童话》,小说定于发表在1986年第2期的《人民文学》上。但在这时,不幸猝然而至。

  1985年底的寒冬,五十多岁的父亲突患脑溢血,一病不起,只想看看女儿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但当时尚未发表,父亲憾别尘世。当那期《人民文学》姗姗来迟,迟子建悲情难抑,元宵节还买了一盏六角玻璃灯,送到父亲的墓地……

  《沉睡的大固其固》、《北国一片苍茫》、《葫芦街头唱晚》等早期作品,无一不是她在长大成人之后,对于困惑、苦闷的生活所引发的一点思索,迟子建把北方风物写出了温度:“我的手是粗糙而荒凉的,我的文字也是粗糙荒凉的。”

  1987年,迟子建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1996年,迟子建的《雾月牛栏》,摘取了鲁迅文学奖,备受瞩目。她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我并不要成为惊天动地的作家,我的理想只是拥有一个稳定的家,写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迟子建34岁那年,与黄世君结婚。她说:“我不属于对生活要求很高的女人,只是我的缘分到得晚。”

  婚后虽然分居两地(她在省城哈尔滨搞创作,爱人在塔河任县委书记),但他们感情一直很好。1999年5月3日,一场意外车祸,夺去了丈夫的生命,迟子建陷入巨大悲痛中不能自拔。最初的日子里,她常会不由自主拨打丈夫的手机……电话里一遍遍传出的,总是冷冰冰的提示音:“对不起,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她欲罢不能,直到有一天听筒传出的声音,变成“您拨叫的号码是空号”,她终于意识到一切已无法挽回。

  迟子建知道必须直面这种突变和打击,勇敢地活下去。她希望能够重新拿起笔来写作,然而她只写一行,便潸然泪下。那支笔是爱人送她的结婚礼物,笔犹在,人已去,情何以堪?

  “我想把脸上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这是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开头。

  迟子建怜惜女主人公邂逅的每一个角色:“和他们的痛苦比,我的痛苦是浅的。生活并不会因为你是作家,就会对你格外宠爱一些。作家把自己看小了,世界就变大了;
把自己看大了,世界就变小了。对任何人来说都这样。”

  来到这个颁奖台的还有我的故乡

  2004年,迟子建看到一份报纸上有一篇文章记叙鄂温克画家柳芭的命运,写她如何带着才华走出森林,最终又满心疲惫地辞掉工作,回到森林,在困惑中葬身河流的故事。看完这篇文章后,灵感来了,迟子建决定动笔写这个民族的历史。这年8月,迟子建到根河市通过追踪驯鹿的足迹找到了山上的猎民点,找到了笔下女酋长的原型,探望了柳芭的妈妈,倾听她们内心的苦楚和哀愁。听她们歌唱。

  迟子建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集中阅读鄂温克历史和风俗的研究资料,做了几万字的笔记。在小说中迟子建最欣赏的角色是年近九旬的女酋长和女萨满(从事北方一种原始宗教的人),迟子建说:“她们对苍茫大地和人类充满了悲悯之情,她们苍凉的生命观,从容镇定的目光,不畏死亡的气节深深感动着我。”“这部小说浸润着我对那片土地挥之不去的深深依恋和对流逝的诗意生活的拾取,在气象上极为苍茫。把历史作为‘现实’来看待,作品才会有力量。”

  2006年,北京十月出版社推出了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

致答谢词时她说:“一个人也许不该记住荣誉的瞬间,但我要坦诚地说:这个时刻、这个夜晚会留在我的记忆当中。因为我觉得来到这个颁奖台的不仅仅是我,还有我的故乡,有森林、河流、清风、明月,是那一片土地给我的文学世界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要感谢大兴安岭的亲人对我的关爱,还要感激一个远去的人——我的爱人,感激他离世后在我的梦境中仍然送来亲切的嘱托,使我获得别样的温暖。”

褚时健:跌到低谷的反弹

  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巴顿将军——王石对褚时健的评论

  褚时健为红塔集团原董事长,曾经是有名的“中国烟草大王”。1999年1月9日,褚时健因贪污被判处无期徒刑,后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唯一的女儿当年在狱中自杀。2002年,74岁的褚时健保外就医后,东山再起,与妻子承包荒山开始种橙。又到了橙子收获的季节,2013年估计产量有1万吨,批发价为10-14元/公斤,预计收入在1亿元以上,利润估计有几千万元。

  1928年,褚时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55年,27岁时担任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长。

  1979年10月,任玉溪卷烟厂厂长,十几年间,褚时健使红塔山成为中国名牌,他领导的企业累计为国家上缴利税数以千亿计,他以战略性的眼光,强化资源优势,抓住烟草行业发展的机遇,使玉溪卷烟厂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烟草大王。“红塔山”造就了多少百万富翁、为多少人解决了吃饭问题,已数不可数。

  1994年,褚时健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走到了他人生的巅峰,然而在那个普遍工资只有几百元的年代,他们厂一个普通职工的工资至少有四、五千元的时候,由于体制原因,他对企业的巨大贡献并没有在个人所得上得到体现,18年来他的总收入不过百万,个人收入的巨大落差使他心理严重不平衡,再加上国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他辉煌的人生之路偏离了航向,因为贪污174万美元,1999年,他被判无期徒刑,此时,他已经是71岁的老人了。

  期间,他的女儿在狱中自杀身亡,而自己又身陷囹圄,这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不可谓不是他这一生中摔得最痛跌得最惨的一跤。许多人既为他惋惜,也认为他这辈子完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位老人并没有垮掉,他先是获得减刑,改为有期徒刑17年,在监狱里待一年,劳改两年后,2002年他因为严重的糖尿病获批保外就医,东山再起,与妻子承包荒山开始种橙。

  老人家说:“我在牢里的时候,心想我70多岁了,以后能不能活着出去,出去以后又靠什么生活?后来,我弟弟来看我,带了他种的橙子,我吃了一口,心想,味道还可以啊,要是能出去就种橙子吧。后来,得了病,身体状况很差,再不出去看病,估计就死在里面了。出来后,就想找点事做,消磨时光。处理我的案子时,他们给我留了120万块钱。听说我要种橙子,几个有钱的朋友每人借给我几百万,加起来一共1000来万,他们说,就是给你玩玩,玩没了也没关系,反正我们也用不着。”

  2002年开始种植褚橙,褚时健那时已75岁。这些年,80多岁的他每个月下地8-10天,对果园管理盯得非常细致,严格管理。从玉溪到嘎洒果园,200多公里,全是山路,行车至少3个多小时。褚时健打电话通知次日8点到果园开会,第二天绝对准时到,所以没有一个下属敢迟到。

  老人家靠着之前人脉资源的支撑和影响力的辐射,比如云南的几大烟草公司在褚橙都还没出来就高价预定了大部分作为员工福利,以及自己的管理方法,2013年估计产量有1万吨,批发价为10-14元/公斤,预计收入在1亿元以上,利润估计有几千万元。

  当然老人家也意识到人脉关系渠道不是长久这个问题,2012年已经开始在电商渠道销售了。

  如今老人家已经86岁,对老人家来说,他在曾经的辉煌中跌倒,但在跌倒后又一次创造神话,这就足够了。每个人都曾失败过,是一蹶不振还是再次站起,褚时健这个最富争议的人物,给了人们一个答案。

  万科董事长王石此前也说,“橙子挂果要6年,他那时已经快75岁了。你想象一下,一个年近75岁的老人,戴一个大墨镜,穿着破圆领衫,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橙子挂果是什么情景。虽然他境况不佳,但他作为企业家的胸怀呼之欲出。我当时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样的挫折、到了他那个年纪,我会想什么?我知道,我一定不会像他那样勇敢。”

再叹: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生活比小说要精彩很多,也要现实得多

杨佳:不能被一棵大白菜绊倒  
  文/田野
  
  她是一位漂亮而又富有才华的女孩。她15岁考上大学;
19岁教大学;
22岁考入中科院研究生班;
24岁在中科院教研究生。一切都顺风顺水,可在她29岁那年,上帝却突然关闭了那条通往幸福的大门。她的视神经发生了病变,双目失明。
  
  她就像是一位武林高手突然被废了武功。她在父母的帮助下,开始学穿衣、学吃饭、学走路。这些看似平常的事儿,现在对于她来说,简直比登天还要难。最令她憋闷的是不能看书,不能写字,不能获取知识信息。对于一个大学教授来说,这是多么残忍的事!
  
  她要学习盲文,她要回到自己的知识领域里去。她摸的第一个英文单词是大白菜,字母为c-a-b-b-a-g-e。这7个英文字母,她用手足足摸了一个小时,可是,她到底还是没有弄明白这个单词就是“大白菜”。当父亲告诉她答案的时候,她哭了。她是中科院的英语教授,居然不认识“大白菜”这个英文单词。而在此之前,她可是一目十行啊!
  
  她不相信自己就这么被一棵“大白菜”给绊倒了。她要站起来,她要做一棵能够飞翔的大白菜,重新翱翔在知识的天空里。她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她把自己一个人锁在房间里,一遍遍地练习,一遍遍地摸字,一遍遍地默记。然后,她再把学会的东西背诵给父亲听。一次,父亲在听她背诵的时候,发现盲文字块儿上满是殷红的血。等她背完,父亲一把拉过她的手,这才发现她的十指都已经磨破。
  
  一天晚上,她一个人偷偷地跑出了家。父亲很着急,四处寻找。最后,父亲在她工作过的教室里找到了她。学生已经放学。教室的灯光已经熄灭。她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反复地用手丈量着黑板。父亲站在教室里,默默地看着黑暗中的女儿,心里一阵阵地酸楚。父亲知道,女儿这是准备重返讲台呀。直到她准备离开的时候,父亲才走上前,牵住了她的手。她很高兴。她说:“爸爸,我已经找到板书的方法了!”父亲说:“你是一棵能够飞翔的大白菜,你一定能够成功的!”
  
  她终于重返讲台。她的板书依然是那么规范,飘逸;
她的发音依然是那么准确,清晰;
她的多媒体使用依然是那么丰富、绚丽。一切都与生病前没有什么两样,以至于上了两个星期的课,同学们还不知道他们的老师已经变得双目失明了。
  
  她的名字叫杨佳。杨佳学会盲文后,利用电脑盲文软件,踏上了事业的快车道。她以盲人的身份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并获得了哈佛mpa学位。现在,杨佳任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盲协副主席。

在心尖上雕刻的张爱玲  
  张爱玲作品里面有对女性命远的精妙体察,对世道人心的一语洞穿,加之与生俱采的骨子里的傲与冷,使读者仿佛五脏六腑变换了一个全新格式,如她的《倾城之恋》《红致瑰与白玫瑰》《金锁记》《沉香屑》,但它们似乎有些过于华丽,带有她年轻时代的色彩和底调。
  
  长篇小说《十八春》才是她最好的作品。作品中的顾曼贞,永远穿着暗蓝旗袍,因为她姐姐曼璐蜕变为二流交际花的缘故,她这样的穿着多少有些自卫的意味。然而在沈世均眼里,她却是“纤细而坚强的,笼统的好”。世均回南京的家,曼贞在上海,他在南京的雨夜里想起她,“故乡就变成异乡了”。于是他忍不住一大早下了火车就来厂里,恰在门口遇见她。他急道:“曼贞,我有话对你说。”曼贞看他着急的样子,上下打量他,一连串猜测在她脑里闪过——他订婚了,他家里出了事,他辞职……他却道:“我有好些好些话要对你说。”
  
  张爱玲的笔仿佛是有神灵指使的。事情越是千钧一发,她却越是漫不经意。这种千百年来世间男女所痴心的一桩事,若放在俗家笔下,不知要制造多少哆嗦、琐屑而无聊的语言幻像呢,并且还往往纠结于外围,深入不到内里。而她三言两语,全都着了精要,一下子呈现了事情的真相,直抵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仿佛是在人心尖上雕刻,如此的精妙、确切与传神。这样的工作,真非天才而不能。
  
  《十八春》最要紧的好处还是作品的内在本身,它写出了人的命运由鲜亮变为黯淡之必然之无可奈何的宿命感,整部作品显得练达而老成。美的形式在技术上是可以复制的,它如叶片的暗影。叶子连结了枝蔓,枝蔓连结了枝条,枝条连结了枝干,许多根线条形成一个走势,颇着某一种逻辑秩序,终结于根脉核心。这核心才是真正令人触目惊心的,它必是赤裸的,也是坦率的,藏不住任何的秘密。它是关于一个人心目中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更有对人生世态的观念。它所展现的点滴零碎,都来自这里。如果作家对世界的理解是混乱的,由这个根脉核心抽条出的枝蔓花叶,也必定是繁复混乱、没有秩序的。
  
  张爱玲偏偏让美好而干净的生命轨迹,经历灾难与泥沼。曼贞被姐姐囚禁而被姐夫玷污,生了孩子,却不得不为了孩子再回到灾难与泥沼里——在姐姐死后居然选择嫁给了姐夫。我觉得她对世界的理解是悲观的,也有超现实的成分。她有着伤痛。也有着对世道人心的彻底失望。她为了保存着她的傲慢和尊严,只能选择孤独。
  
  对于张爱玲,人们似乎只觉其雅,而不觉其痛。
  
  一个孩子的天目,必定是因为痛苦才被打开的,这使她看见了世人所不察觉的隐性世界。张爱玲固然有着贵族血统,生活优裕,曾经快乐地在她母亲家的狼皮褥子上滚来滚去,听着客人们演话剧,唱英文歌。岂知后来的生活急转直下,母亲离开,只剩下她和弟弟跟着父亲生话。他们的生活是可以想见的。有钱也不行,不是钱的事。(经典语录 经典语段 经典语句)他们的裤腿永远短了一大截。冬天的鞋子进了水,脚肿胀得像一个面包。只是因为她对继母项了嘴,她父亲的耳光便打过来。她只记得地的脸偏向左一边,又偏向右一边。他父亲甚至囚禁她半年,病了也不给医看。没心没肺的孩子或许慢慢把这忘了,偏偏她有的只是灵性,她是靠着灵性生长的,就只有把这苦痛储存了。那些整块吞咽的痛苦慢慢结了痂,内里的变异却只能如腐水一般慢慢地流淌出来,毒素一般渗透在她的生活里。或许那些情节,只是毒素作用的征象。文学情节往往是写作者心理经验开放的瞬间。
  
  那时候她心中的母亲,其实是一个虚幻的存在。母亲,除了是血脉之源,更是安全、温暖、爱之所在。但这些过早地离她远去了。我仿佛看见了她在繁花似锦的表层底下,求助而又无助地,爱又恨着她的生之源。这世间最艰难的悖论,她过早地面对了,也因此生发出对世界的悲剧感。她对心中那个叫做母亲的存在,只是心向往之,而永远地求之不得了。

尼克·胡哲:没有四肢的人生  
  尼克·胡哲(nick vujicic),1982年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生来没有四肢,但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信念,在全球演讲,鼓舞人心。2005年获“澳洲年度青年”称号。2008年起担任国际公益组织“没有四肢的生命”ceo。
  
  像雕塑一样活着  
  第一次见到尼克·胡哲,人们都难掩震惊——他就像一尊素描课上的半身雕像,没有手和脚。面对人们讶异的表情,尼克自我介绍时常以说笑开场。
  
  “你们好!我是尼克,澳大利亚人,今年28岁,周游世界分享我的故事。我一年大概飞行120多次,我喜欢做些好玩的事给生活添色。当我无聊时,我让朋友把我抱起来放在飞机座位上的行李舱里,我请朋友把门关上。那次,有位老兄一打开门,我就‘嘣’探出头来,他当时被我吓得跳起来。我心想,他们能把我怎么样?难道用手铐把我的‘手’铐起来吗?”
  
  “我喜欢各种新挑战,例如刷牙,我把牙刷放在架子上,然后靠移动嘴巴来刷,有时确实很困难,也很挫败,但我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很容易在第一次失败后就决定放弃,生活中有很多我没法改变的障碍,但我学会积极地看待,一次次尝试,永不放弃。”
  
  尼克的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独立行走,上下楼梯,下床洗脸,打开电器开关,操作电脑,甚至每分钟能击打43个字母,他对自己“谜”一般的身体充满感恩。“我父母教我不要因没有的生气,反而要为已拥有的感恩。我没有手脚,但我很感恩还有这只‘小鸡腿’(左脚掌及相连的两个趾头),我家小狗曾误以为是鸡腿差点吃了它。”
  
  “我用这两个宝贵的趾头做很多事,走路、打字、踢球、游泳、弹奏打击乐……我呆在水里可以漂起来,因为我身体的80%是肺,‘小鸡腿’则像是推进器;
因为这两个趾头,我还可以做v字,每次拍照,我都会把它翘起来。”说着说着,他便翘起他的两个趾头,绽出满脸笑容——peace!
  
  尼克的演讲幽默且极具感染力,他回忆出生时父母和亲友的悲痛、自己在学校饱受歧视的苦楚,分享家人和自己如何建立信心、经历转变。“如果你知道爱,选择爱,你就知道生命的价值在哪里,所以不要低估了自己。”在亲友支持下,他克服了各种困境,并通过奋斗获得会计和财务策划双学士学位,进而创办了“没有四肢的人生”(life without limbs)非营利机构,用自己的生命见证激励众人,迄今他已走访了24个国家,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我和世界不一样  
  1982年12月4日的那个清晨,尼克的父母原本怀着满心欢喜迎接他们的头生儿子,却万万没想到会是个没有四肢的“怪物”,连在场医生也震惊得无言以对。
  
  “我的父母毫无心理准备,医生给不出解释。我妈妈曾是护士,她怀我时非常清楚什么事该做或不该做,她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头痛时她甚至没有服止痛药,她确定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没问题。她照过三次b超,大家都没发现问题,以为我只是保持某种姿势。他们原本期待一个漂亮又健康的男孩,不过我确实很漂亮,(笑)只不过有些缺陷而已,但当时那是一个大悲剧。”
  
  尼克的父亲是当地一位牧师,那个清晨,整个教会都为之忧伤,每个人都在质问上帝——如果上帝爱人,为什么会让这样的事发生?如果《圣经》上说我将你造在母腹中时已应允了一个希望,那么上帝造尼克时究竟在想什么?
  
  “我父亲一开始以为我活不了多久,但我其他方面一切正常,并且活了下来。可以理解,父母非常担心我未来的生活,生下一个残缺的孩子,我想他们只是害怕自己不能胜任。”
  
  这对夫妇经历了很多艰难的阶段,他们无法接受事实,带着小尼克看了一个又一个医生,试着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尼克的母亲回忆:“我以为那是一场噩梦,我以为当我一觉醒来,噩梦就会结束,所以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要带他回家,我不愿意照顾他。”
  
  好几个月后,这个家才进入平静,选择顺服上帝的旨意。“人生中许多时候,我们想寻找答案但却得不到,就在这种时候,我们要凭信心相信上帝。我父母认识到了这点——这是我们的骨肉,上帝把这个孩子赐给我们,就会给我们足够的恩典,让我们拥有智慧、慈悲、怜悯和爱来养育他,就好像我有手有脚一样。”
  
  至此,这个在极大不幸中关乎信心的故事才悄然启幕。
  
  事实上,这是一场艰辛的战役,供应尼克所需的一切,是一场持续的挣扎,可以寻求帮助的对象和渠道并不多,这对夫妇只能独自克服各种问题,在尝试和纠错中不断摸索,找寻或设计合适的轮椅设备,筹集资金支付一切,甚至与社会的律例抗争。
  
  由于尼克身体上的残障,澳大利亚当时的法律规定不允许他进入正规学校,但他的母亲力争修改法律,经历万般艰难,令尼克成为第一个进入正规学校就读的残障生。
  
  上学后,孩子们都趴在课桌上听课,只有金黄色头发的小尼克突兀地“站”在书桌上,用仅有的两个脚趾头夹住笔写写画画。“妈妈说,上学第一天,我不停地哭不停地哭,隔天就不愿上学,因为其他孩子会嘲笑我,对我指指点点、排挤我,我感觉非常孤单,但家人一直支持我,所有人都说,尼克,你没问题,你只是很特别。但是,我不想要特别,我只想跟大家一样!”
  
  我不需要手和脚,因为上帝背着我  
  尽管并非布道,每次尼克都会在桌角安放一本《圣经》,这是他必用的道具,演讲中,这可能是他所指的“目标”,又或是令他“站立”起来的“助力”。
  
  “give up(放弃)还是get up(站起来),这是每个人必须面临的选择。现在你们看到,我像这样直接地摔倒了,躺在这儿,脸朝下,没手,没脚,要爬起来似乎不可能。我重复试了一百多次去站起来,你认为我就这样放弃吗?不!当我摔倒了,我尝试去站起来,一遍又一遍。你要知道,这并不是最后的结局,你会找到一个方法来完成,就像这样。”
  
  他用头顶着《圣经》借力,将自己的躯干艰难地慢慢“撑”起,这一刻,撼动人心。
  
  前两年,他也曾和北京的大学生们分享他的信仰,演讲结束后,一位男生举手求解:“你所爱和信靠的那位(上帝)并没给你手和脚,也没给你神迹,你为何还如此相信他?”
  
  尼克的回答温柔而敬虔:“不管你是否相信,我们先做个假设吧,如果我信仰的是真理,我相信此生结束后能进入天堂,我将有一个崭新的身体,那里没有悲伤,没有泪水,没有失落,一切都是完全的,那么,通过我暂居地上的这具破碎身体所经历的一切,若能鼓励一些人认识到我所指的那个永恒,这就是个神迹,因为我可以鼓励其他人找到那种永生的盼望。”
  
  “当我长大后,清楚知道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我开始向父母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一切会发生?(励志 >

推荐访问:事迹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文标题:现代廉洁人物事迹【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shijicailiao/28385.html

新全讯平台的版权声明:
1.新全讯平台-800全讯白菜官方网站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现代廉洁人物事迹【完整版】》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新全讯平台的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新全讯平台,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 | | | | | |
800全讯白菜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6-2023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新全讯平台的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新全讯平台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

网站地图